肯尼亚市场情况介绍
 
一、肯尼亚基本概况  
1、肯尼亚,国土面积为582646平方公里,海岸线长536公里。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,赤道线横穿东西。东邻印度洋,有非洲最大的深水港蒙巴萨大港口;北邻索马里,埃塞俄比亚;西邻苏丹南部,乌干达;南邻坦桑尼亚。  
2、人口:是3300万。78%信奉基督教,天主教;10%信奉伊斯兰教;12%信奉当地部落教派。斯瓦希里语为国语,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。  
3、气候:位于热带季风区,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,沿海地区湿热,高原气候温和。平均海拔在1500-1700米。3-6月、10-12月为雨季,其余为旱季。年降雨量自西南向东北由1500毫米递减到200毫米。首都内罗毕气候温和,年平均气温17.7度,年降雨量1049毫米。  
    4、主要城市:首都内罗毕,海拔1680米,人口230万,全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工业和交通中心;蒙巴萨,人口65万,肯第二大城市,东非最大的港口;基苏木,人口40万,肯第三大城市、西部经济和交通中心,维多利亚湖港口;纳库鲁,人口10万,中部工农业中心;埃多,人口12万,农业和畜牧业发达,是肯尼亚的“粮仓”。   
5、货币肯尼亚先令,与西方主要货币自由兑换。2003年8月肯先令对美元平均汇率约为1美元比75肯先令。  
二、肯尼亚的经济发展情况  
实行以私营经济为主体的“混合经济”体制,私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中占70%。农业是肯经济的主体,产值约占GDP的24%,农产品出口约占商品出口总额的70%,茶叶、园艺产品(花卉、蔬菜、水果)和咖啡是其三大创汇农产品。工业在东非地区相对发达,国内日用消费品基本自给。旅游业较发达,是肯第二大创汇行业。   
  肯独立后经济发展较快,是黑非洲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之一。1991年以来,肯政府在整个经济领域实行自由化,提出到2020年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目标。但90年代中期以来,由于自然灾害频繁、国际金融组织停援以及体制上的痼疾,肯经济增长乏力,近几年持续低迷不振,2000年GDP负增长,2001年和2002年增长率仅为1.2%和1.1%,目前人均GDP约300美元左右,贫困率高达56%。  2003年,GDP增长率为2.8%;2004年,GDP增长率为4.9%;2005年,GDP增长率为5.8%。2005年GDP市场价格总量为196.55亿美元,人均GDP为595美元。  
1、农业是肯经济的主体,农业产值占GDP的29.4%,交通,通信占15%;贸易,旅游占10%;制造业占8.6%;金融,保险,房地产占5.4%。  
农产品出口主要包括茶叶,咖啡,园艺花卉,出口总额占出口总比例的70%。肯尼亚是非洲最早种植花卉的国家。  
2、肯尼亚的矿产资源比较贫乏,主要为纯碱、萤石、石灰石等,尚未发现石油。地上旅游资源发达。  
3、基础设施发展情况:肯航空,移动通信发展较快。我国的华为公司在肯投资了几个移动通信项目。但是城市供水,供电,铁路,公路,港口等设施比较落后。  
4、对外贸易:对外贸易在肯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,但长期逆差。2002年肯进出口总额约54亿美元,其中出口21亿美元,进口33亿美元。主要出口商品为茶叶、花卉、咖啡、水泥、剑麻、除虫菊精、纯碱、皮革和肉类等;主要进口商品为原油、机械、钢铁、车辆、电子、化肥、药品等;主要贸易伙伴为英国、德国、阿联酋、荷兰、美国、法国、加拿大、日本以及乌干达、坦桑尼亚等国家。 2005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93.74亿美元,同比增长16.5%。2005年出口34亿美元,进口60亿美元,贸易逆差16亿美元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西方国家的援助。  
5、外国在肯投资情况:外国公司在肯的投资情况不好,而主要选择在乌干达,坦桑尼亚投资,主要原因是乌,坦的政策更好一些,并且劳动力更廉价。  
6、外援:肯长期依赖外援,1995-2000年年均获外援2.3亿美元,占政府收入的10%左右,其中60%为无偿援助。外援主要来自IMF、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和日、美、英、德、荷、丹、意、加等西方发达国家,日本是肯最大的双边援助国。目前IMF、世行和一些西方国家以肯反腐败不力为由,冻结对肯政府预算的援助。  
    7、教育:肯重视发展教育,教育经费每年均占政府财政预算的20%左右,其中教师工资占教育部年度预算的80%以上。肯教育体制比较完善,实行8-4-4学制,即小学8年、中学4年、大学4年。现有小学1.9万多所,中学3600多所,大学21所,此外,肯还开办了32所职业技术学校和专科学校。肯在国外有留学生约10余万。目前成人文盲、半文盲约770万,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5%。新政府执政以来,实施免费小学教育计划,得到民众的支持,也获得世界银行以及西方国家的大量援助,预计小学入学人数将由720万上升至850万。   
三、双边友好关系  
中肯关系:新中国支持肯尼亚人民为争取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。两国于1963年12月14日建交,1964年签订经济技术合作协定,关系发展良好。肯政府一贯坚持“一个中国”、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。   
中肯于1964年签署第一个贸易协定,1987年双方签订新的贸易协定。90年代以来,双边贸易发展很快,1995年首次突破1亿美元,2000年贸易总额达1.37亿美元。2005年双边贸易额达4.75亿美元。2001年,我国同肯签署了免债协议,免除1999年到期的1.13亿人民币的债务。  
四、我国企业在肯尼亚工程承包发展情况  
    我国企业在肯尼亚工程承包市场逐年扩大,合同额业逐年增加。2004年,承包工程合同额达1400万美元;2005年,承包工程合同额达5900万美元;2006承包工程合同额达3亿美元。2007年,肯尼亚将进行大选,这对工程承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。但是肯的政局,经济发展,与中国的关系并不会有很大的波动。  
我国企业在肯的工程承包中,是以修筑公路为主。中国路桥公司,福建武夷公司在当地信誉良好。承揽了许多大的项目。其次为房屋建造。为了在07年大选中获得更多的支持,肯现任总统承诺建造公务员住房,警察公寓,年租房,但是建造资金还没有落实到位。在2006中非论坛上,肯尼亚总统提出希望我帮助建设低收入住房和廉租房。江苏国际在肯主要经营的是房屋建造工程。  
     在未来时间内,肯政府将主要致力于电力设施的改造。肯尼亚的电力设施老化现象严重,在输电中损耗严重。我国进出口银行在肯援建2个项目,以是输变电线路改造,另一个是由华为公司承揽的农村电信网改造项目。  
     肯政府对外招标主要是电力改造标,但要求外国企业与当地有资质的承包商合作。招投标制度比较规范化。但是如果是私人业主的标,中标结果就由私人业主决定。在这方面主要是房屋建设比较多。  
我国在肯开展工程承包主要有中国路桥,福建武夷,江苏国际,中川国际,四川国际等国内大型企业。截至到2005年,我国在肯工程承包总额 累计达6.6亿美元。  
肯尼亚的市场经济整体来看,比较规范,我国企业在肯投资的机遇多,劳动力素质较高。欢迎大家到肯尼亚。